表面活性劑在選擇品種時應加以研究后再應用于實際
發布日期: 2023-02-10 來源: 翊成網絡g 點擊:
表面活性劑應用于水產藥物制劑中能改善其生產工藝外觀性質及給藥形態,如穩定性、澄明度、硬度、水溶性、崩解度、溶解度以及顏色和味道等。在實際應用時能提高藥物制劑的生物利用度,但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劑使用不當與藥物處方中各成分會發生相互作用及發生物理化學變化(氧化還原、催化水解) ,進而影響藥物制劑的穩定性,甚至影響療效,在選擇品種時應加以研究后再應用于實際。
伴隨水生動物獨特的活動方式,其給藥的方式也與陸地動物有著巨大的差別。水生動物的給藥方式一般為水域給藥、飼料拌合兩種方式為主,但由于后者的給藥一般也是通過水體,有溶解損失、飼料崩解時間和適口性的限制。到目前為止飼料拌藥方式尚不太成功,實際情況仍以前者為主要的給藥方式。
水體給藥存在的Z大障礙是許多藥物為非水溶性物質,需進行劑型轉化,改變其物理性質。表面活性劑在提供藥物溶水性能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選用適當的表面活性劑,許多水不溶性藥物在水產領域局部應用成功,如:水溶性紅霉素、水溶性氯霉素、水溶性磺胺、水溶性TMP等。
在這方面應用較多的表面活性劑有:BS - 12、Teg- 103、Teg51、十二烷醇硫酸鈉、吐溫、聚乙烯吡咯烷酮、醇醚磷酸酯、平平加0- 20、酰胺醚磷酸酯、醇醚羧酸鹽、氧化胺,并且有越來越多的性能獨特表面活性劑應用于提高藥物溶解性方面。
由于水產養殖給藥體系龐大,用藥量也隨之增大,因此提高藥效降低用藥成本,降低養殖負擔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要求水產藥物高效價廉成為整個養殖業共同的愿望,因此藥性的增效研究日益活躍。